6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設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政策先行區、高端人才與“雙創”結合的重要平臺、新產業新業態集聚帶。這也意味著福建省深入推進區域創新工作取得成效。
近日,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福建省今年4月底出臺的《福建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中,專門列出章節提出創建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目標。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將會有鮮明的戰略定位和福建特色。
福廈泉三地為何能成功入圍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記者了解到,三地的創新基礎是最大的“本錢”。目前,福州、廈門、泉州三地分別有國家高新區,這也是未來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核心區域;福州、廈門2個國家級創新型試點城市也為其成功入圍加分不少。這些核心資源要素未來將有助于推動創新資源在此集聚、高端產業在此發展。
按照規劃,三大片區都會有鮮明的戰略定位:廈門片區重點圍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兩岸交流合作綜合改革試驗區,在微電子與集成電路、稀土功能材料、生物醫藥、海洋裝備等領域,打造建設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兩岸高端產業集聚發展、推進后工業化進程和創新合作戰略性樞紐作用等方面提供示范。
福州片區將圍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級新區,在兩岸深度融合發展、協同創新和創新生態環境等方面提供樣板。泉州片區將在匯聚民間資本、調動民營企業活力、創新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提供示范。
據悉,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對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設立以來,有效發揮了改革創新“試驗田”作用,對區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效應。
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5月,中國稀土出口量為4073噸,較去年同期增長55.58%,但仍不及3月;出口平均單價環比漲幅明顯。